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303:出家众每天忙于法会说是在度众生,其实跟了生死,跟道都没有关系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道场加行13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k0529zwvbr8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
道场加行(四种清净明诲) 13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~!

《楞严经义贯》1517页,第二节  坐道场修定慧。1﹒因戒生定。诸位,这个戒其实是八宗共修,任何一宗派,包括大小乘,南传、北传、藏传,统统要持戒。诸位!戒为无上菩提本,应当一心持净戒。那么,不戒污垢,道业就不可能有所成就。所以,这个戒是八宗共修。

经文:【“若有末世欲坐道场,先持比丘清净禁戒,要当选择戒清净者、第一沙门以为其师,若其不遇真清净僧,汝戒律仪必不成就。戒成已后,着新净衣,然香闲居,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,然后结界,建立道场;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,放大悲光来灌其顶。”】

[注释]:[“坐道场”:“道场”,有二]个意[义。一、修道或]者是[证道之处;二、传道之处,]也就是讲经说法的地方。[即讲经说法之处。这里是指佛修道之处。“坐”者,]就是[不动也。故]所以叫做[“坐道场”即]就[是于修道之处所,身心不动;]这个身心不动:就是表示坚固不坏,证得涅槃妙心,叫做身心不动。[这个“不动”,并非指]并不是说[一直坐著不动,而且也不能说只有在静坐时才不动,而是于道场]当[中修道]的[时]候[,于行住坐卧、一切时中,身心皆不动摇;又,不动者,]就是[不为烦恼所动,] 诸位!这个烦恼,包括我们白天的烦恼;包括我们晚上夜梦的烦恼;包括我们身体的微细的种种变化的烦恼,统统包括在内。不为烦恼所动,[不为内外一切境界所动,乃至一念不生,故不动;]这个不生是指体悟到本性没有妄动。所以一念不生很不容易理解,也不容易体会。所以古时候禅宗开悟的祖师说:一切法不生,莫作无生解。这个无生是说:它的当体即空,没有实体可得,叫做都是缘生、都是无生、都是不生;但是有般若的妙法从心而生,这个不一样。所以讲不生,不落入不生的观念,是说体性本空,这个叫做不生。故曰不动。[言一念不生者,为无一妄念、]为没有一个妄念、[恶念、邪念生起,非无善念也。]诸位!这个非无善念,讲了还不够透彻,非无般若妙智念,这样才是正确的,般若妙智就包括善念。如果说:非无善念,如果你把这人善念,上纲到佛念、智慧之念,那就变成有一点善跟智,还不是很搭嘎,应该说:非无涅槃妙心之智、智慧之念。简单讲:就更有智慧之念头、慈悲的念头。[若如是者,即名坐道场,故称不动道场。]

 [“先持比丘清净禁戒”:法如是故:由戒生定,由定发慧;]所以[故先持戒,]这个戒是八宗共修,不是哪一宗才要修,没有一宗不修持戒,他能够成就佛道的,这是不可能的!故先持戒,[净身语二业,再进修禅定,以禅定水洗涤心垢;垢尽心明,本智显发。是故欲修无上法,最先须持佛戒。然而此处经文既说持比丘戒,那么在家众当如何?须知本经所说法门为最究竟之实法,非一时权便之法,]乃是成佛的法,教你如何成佛。所以[故修学者的条件当然也是要求最高的,]所以,《楞严经》叫做博士班。所以,是[故须]要[出家,方]才[能]够[修究竟]的[无上道。又,既然心慕如来无上道,志出生死,舍此无他,]也就是[即应]当[舍生死贪爱,如法]的[出家,受学如来三无漏学,方得名为真正虔诚发心修行无上道者。至若在家众,若至诚慕道,但]因[为因缘所限,尚未能]够[出家,欲修此楞严法门,则或可如法受持五戒]或者是菩萨戒,[及菩萨戒,然后进修此法门,以至诚所感,或亦]或者是也[可入深三昧,大发圆解,亦殊可能。]那么现在就讲到佛经上的,结婚跟不结婚的问题,比丘,佛在世的比丘,可以证种种的果位,果位就是最高可以证四果阿罗汉,四果阿罗汉。乃至有的人根器利的,是证到菩萨果等等。那么佛在戒律学里面就讲得很清楚,在家居士,最多他只能证到三果阿罗汉。这三果阿罗汉是什么情形呢?他不淫,但是,他还有少许的念头,还有少许的念头,这个念头不会去做,可是他这个男女的欲念几乎归零;但是,还有一点点的,譬如说他会欣赏人家、欣赏美女;可是他并没有说我要跟你行淫,这个叫做习气。

简单讲:就是欣赏美的东西;但是他不会跟她做这些男女的事情,这个包括证三果阿罗汉,他还是会有这种习气,还是会有这种习气。简单讲:为什么出家是可贵的?正因为他全断淫欲。那么在家居士为什么修行很困难?就是因为在这个五欲六尘当中,又要去达到一种解脱之路,这个不是一件很容易的,叫做火焰化红莲。这个火焰化红莲是指的在家居士,一般来讲的话,火焰化红莲,是不是?就火焰就表示五欲六尘的修行,化红莲,那就表示里面也有莲花,出污泥而不染,也是指在家居士的立场。那么出家众呢?他因为他能够远离这些俗事。但如果说,出家众出家以后,道场时空不允许,他也忙得跟在家居士一样,那就是僧跟俗没什么两样,所以说很可惜出家。所以,在座诸位出家众!师父就这样勉励大家:现在的在家居士,经教上是愈来愈强,愈有时间用功,颠倒过来,反而有时候出家众法会忙啊、东奔西跑啊,反而没有时间看经典,了解的这个义理反而比在家居士更浅,那么我们拿什么来给众生供养?冷静想一想,冷静。所以在家居士提高了水平,有好处就是:出家众你不得不用功,你不用功就交代不过去了,所有的大众的居士都这么地精进勇猛,经教如此地通达,还悟明了心性;而我们出家众,一直每天在忙于这些法会,枝枝叶叶的,这些跟了生死没有什么关系的。红尘俗世的事情,看起来很漂亮,说是在度众生,其实跟道一点关系都没有!所以修行,在临命终就可以看出真枪实弹是什么?所以因此在这里要鼓励一切出家众:真的要精进,讲一句比较世俗话,就是不能输在家居士,经教也好、心性也好、精进也好、布施心、慈悲心也好,虽然你现出家众的相,但是不用功,可惜!这一辈子真的很可惜!

 [“要当选择戒清净者、第一沙门以为其师”:“第一”,]是[指德]行[、]德就是德行,[腊俱长。]蜡;蜡就是出家很久的叫做蜡。俱长,就是长老。那师父就算了,师父这个德是不够啦,我很惭愧,德不够,我这个薄德矮僧啦。但是,这个蜡是很长,我出家到现在为止,就三十几年了,这个在佛教界来讲的话,是中生代的,也算是有一点历史了,三十几年了嘛![“师”,]就是[指戒师。于此法门之修学,不但须要出家,]而[且须]要[依]止[最清净大德求得净戒。][“戒成已后”:“戒”,]是[指戒体。谓如法登戒坛,成就最清净戒体之后。]所以我们要去受戒的时候,广化律师交代两句话:一、发上品心,得上品戒。二、到戒坛上,不准看戒师的过失,统统不准!这样子你的心自我清净,得上品戒!那我们就完全按照广化律师所交代的,十几个人去受戒。那么我们这个讲堂再加一条戒,就是你去戒坛上,去的时候一句话统统不要讲,就是保持安静,就持这一条戒就好,人家在讲些有的没的,你不要去参一脚,那个跟你没关系,我们就是这样子。因为你出去受戒,就代表文殊讲堂嘛!对不对?

[“着新净衣”:所着之衣,里里外外皆]都[须]要[清净;若无新衣,]如果没有新衣,[即将旧衣洗净;]就把旧的衣服洗净;如果[若有破损,须得妥为补缀。]这个“缀”就是缝补。[如是内具净戒,外着净衣,]也就是[即内外俱净、表里如一,为证性相一如作因。][“然香闲居”:“然”,同“燃”]是一样[。“闲”者,]就是[不忙碌、勿迫,以放下一切世俗作业,内外无事,无有外骛(骛:追求),]这个“鹜”就是心往外奔驰,叫做外鹜,“鹜”就是奔驰,心往外攀缘色声香味触法那个奔,奔驰叫做鹜。[无有攀缘,]所以[故称为“闲”。] 所以,闲人非等闲人。[又,“闲”]者就是暇[即是暇,修道之人]也就[即是“有暇之身”,] “闲”就是“暇”,那么这个“闲(xián)”,就是跟那个“暇(xiá)”是一样的。“有暇之身”,[不同于世俗之人,忽忽遽遽(遽jù:匆忙)、]就是匆忙的意思,非常地忙碌,很匆忙。[来来往往、纷纷扰扰、栖栖皇皇,]这个“栖栖”,这个念qī。“栖”的意思是:心中不安而急迫的样子,叫做“栖栖”。差不多一切众生、世俗人差不多都是这样子。栖栖皇皇,[无一刻得暇:身无暇、意无暇、虚劳不断;上班也忙,忙着上班;下班也忙,忙着下班;放假也忙,忙着做家务,忙着度假、忙着陪孩子老婆、忙着吃喝玩乐、]就是都没空,没有闲暇的时间。[忙着与亲朋交际——无有一刻不忙,只是换个方式而已。]所以[故世俗之人,即]就[是“无暇之身”。坐道场修行之人,以俱放下一切世间作业,]所以[故能“闲居”,静坐摄心。]

 1520页, [“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”:“一百八遍”,表能灭一百零八烦恼。]所以,有的人一直问师父说:为什么那个念珠是一百零八颗?所以,念珠一百零八颗,就表示一百零八个烦恼,那么拨一粒就表示去除一个烦恼。有的人,那条念珠已经搓到发亮了,也没作用,那就是表法归表法,那条念珠搓到快变成发光体了,烦恼还是断不了,表法是表法的,体会的人还是不多。所以,世俗的人就是很忙碌,那么,坐道场修行的人,因为放下一切世间作业,就可以断烦恼。所以,去除一百零八个烦恼,就是这个意思。诸位看![行者以净戒违其现业,神咒除其宿种,]这个“宿种”就是宿世的种子,宿世的习气的意思。那么,[种]、[现齐修,]种子用神咒来除;那么现行,用这个如法的持戒来修行,违其现业。后面有讲到:种子起现行,现行熏种子,同时齐修!所以,[故魔不能得便。又,先诵咒,以神咒之威神力,感得天龙八部、护戒神王、金刚明王,皆来拥护,]所以[故道场严净。因此古来打禅七之道场,皆]都[有先作“楞严会”以除魔事之传统,盖据此而来。]

[“然后结界”:]这个[“结界”,在建伽蓝(寺院)之前,或]者是[欲设传戒之戒场,或]者是[欲设立修道之场所,]也就是[即依显教、密教之“作法”或]者是[“仪轨”,或]者是[毘尼中所制之“羯磨法”,而定其道场之区域]或者[与界限,并清净、加持之,称为“结界”。] 出家人对这个就一点都不陌生了,每年的结夏安居都一定要结界。[其作法所限定之地,称为“结界地”。结界有两种:一、自然界,即以自然环境作界限,如山、河、湖、岛、洲、林、树、岩等为界。二、作法界,为以集僧]集僧就是集合僧团。佛制的戒律,统统是僧团是一致的过生活的,除非有特殊的。为以集僧[作羯磨所结之界。此作法界又有摄僧界、摄衣界、摄食界三种,]就是说出家众的生活,包括衣、包括饮食,都有一定的范围,那么活动的范围,叫做摄僧界。那么衣,三衣一钵的衣,还有饮食,都有一定的范畴。[这些都是方便僧众集合、说戒、诵戒等之用。以上为显教之结界。密教于每次修法时,皆有结界。密教之结界有五种:地结、四方结、虚空网、火院、及大三昧耶;并且于每次修法末了,皆须解界,又,结界即]就[是严净、守护、加持之义。凡]是[建道场,不论永久]道场[或]者[短期]的道场[者,]包括佛七啦、梁皇啦,包括水陆啦,这个叫做短期的。[皆]都[须先结界,如世间人欲开垦一块地,须先圈定其范围,隔除闲杂人等,以维现场安全,然后施工;建道场修行,亦复如是。]

[“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,放大悲光,来灌其顶”:此时,由得咒力加持,]以[及己之定心,而得住于止观:于止观中,求祈现在十方佛国中之如来,不违本誓,放光加持。“灌顶”,即是如来以其一切智海之水,灌行者]之[顶,令速得如来之一切智智,此为一切加持中之最上者。]

 [义贯]:[“若有末世”之佛弟子,“欲坐道场”修行大定,须“先”受“持比丘”之“清净禁戒”,且于受戒时,“要当选择戒清净者”,德、腊“第一”之“沙门,以为其”戒“师,若其不遇真”实“清净”大“僧,汝”所受“戒律仪,必不成就”。于无漏“戒”体“成”就“已后”,即成道器,能堪修大行,魔不能坏。然后沐浴、“着新净衣”,表里俱净,]所以,你看看,人家修行,包括这个衣服都要是着净衣的。所以不要常常发愿:我七天不洗澡!不!不要发这种愿,发这种惊天动地的愿,这样不好!着新净衣,表里俱净,[“然香”供佛,“闲居”静坐摄心,接着“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”,以此咒力加持内外,“然后结界,建立道场”,于止观中“求于十方现”在“住”持所化“国土”诸“无上如来”,以本誓愿力,“放大悲光,来灌其顶”。]

 [诠论]: [如是一切如法修行,十方如来悉知悉见,以本愿力护念加持,所作修行无不果遂。] 在座诸位!什么时候释迦牟尼佛、十方诸佛是最高兴的呢?就是如法如律,如佛所说,依教奉行,我们常常要讨好一个人,对不对?譬如说这个公司的老板最喜欢什么?他最喜欢吃吃什么樱桃啦、水果啦;有的不喜欢吃水果,有的喜欢红包,搞一点现金,是不是?那底下的人就会想办法。这些佛都不要,只要你如法如律,如佛所说,就好好地修行,十方诸佛欢喜!诸位!做善事没有智慧,那么,最多只能到六欲天,六欲天就是说你智慧不够嘛,你很认真地在做善事,就是你去帝释桓因那个地方,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玉皇大帝那个地方,跟出三界没关系的!所以,一心有行善的人,记得!一定要走修行,修行跟善是一体两面的东西。那么有大智慧的人,一定懂得行善;懂得行善,他不一定有智慧。所以,一定要先开智慧,然后再来就是行善。有的人,行善跟智慧是一起的,那么,有的人是专开智慧,因为没钱,没办法行善。所以,在这里一定要了解,什么能够让如来欢喜?就是如法如律,如佛所说,依教奉行的那个人,不管你在何时何处何地,都是受佛的青睐、欣赏、赞叹,尤其是持戒清净的人,龙天都会护法!

2﹒因定发慧。经文:【“阿难,如是末世清净比丘,若比丘尼,白衣檀越,心灭贪淫,持佛净戒,于道场中发菩萨愿;出入澡浴,六时行道,如是不寐,经三七日;我自现身至其人前,摩顶安慰,令其开悟。”】 [注释]: [“白衣檀越”:此为在家男女二众。]这个是在家的男女二众。[“檀越”为华梵合言;“檀”,]是[梵语,具言为檀那(Dana)]布施的意思[布施之义。“越”,]就是[超越,以布施能超越贫穷之苦海,]所以[故称]为[檀越。贫穷有两种:财贫及法贫。施财得超越财贫,施法则得超越法贫。前段说欲修此法者须受比丘戒,此段虽许在家二众亦可修此大法,然]也是[亦须]要[持戒清净,不只]是[持在家]的[五戒、菩萨戒、且须行梵行,如同出家,身不行淫(邪淫、正淫俱除),]也就是除心淫,[亦除心淫,如是方堪修此胜法,具如下说。][“心灭贪淫”:]也就是[即行梵行,及持如来清净明诲。][“持佛净戒”:并且不论出家、在家,皆须持佛之一切净戒。]

[“发菩萨愿”:即]也就[是发菩萨之四弘誓愿,以此四愿为一切菩萨大愿之根本,须发此四大愿,方具菩萨种,堪修大行,绍佛种性。] 诸位!四弘誓愿:众生无边誓愿度、(烦恼无尽誓愿断、法门无量誓愿学、佛道无上誓愿成。)就是这四句。[“出入澡浴”:“出入”]者[,]是[指若出了道场又再进来,即须沐浴以净身,以免在外面染上不净物,而为恶鬼神等秽物所附,隐于道场,乘虚作怪,为害不浅。]所以[故于专修]的[时]候[,“护净”之事非常重要:身心内外不可藏纳任何不净。][“六时行道”:一日之中共有十二时,昼夜各有六时,其中六时行道,六时静坐;行道即包含经行、礼佛、诵咒等。行道与静坐交替而行,如子时行道、丑时静坐、寅时行道、卯时静坐等,如此则动静合宜,调合昏散。然而不论是行道或静坐,其所修皆]都[是依于“返闻自性、入流亡所”而行。] [“如是不寐”:“寐”有二]种意[义:一、昏睡,二、忘失。]不昏睡也不忘失,叫做不寐。[修道时若作短时养息,亦]也[不可如常人昏睡不觉,须右肋而卧,心作光明想,以除无明及昏忱盖。除此之外,于一切时中,念念之中皆不能忘失“返闻自性”,]所以[故称不寐。]

在座诸位!很重视睡眠的人,而且是睡眠很重的,睡着的时候像死人一样,这个人很难入道!几乎没有办法。这个昏沉跟睡眠,是一种重度的愚痴、重度的无明。简单讲:这个修行人,这一辈子不会很重视睡觉,但是,他睡了、睡醒起来,也不头痛啊,不会感觉怎么样,可是,也很容易知足,那么,这个人睡眠很少的人,这个人求菩提之道才有可能。昏睡,或者是重睡,睡得像死人一样的,怎么挖都挖不起来,这个人业障非常非常地重,很重的!但不是说我统统不睡觉,每天都在发炎,睡眠不足,身心俱疲,不是这种意思,是自然而然地睡眠的时间很短的人,这个人,表示他是修行人再来的,不重视睡眠。古来高僧大德,他们一般人都是睡两个小时、三个小时,大概都是睡四个小时,四个小时。以讲堂来讲的话,也不会睡超过六个小时,十点打板嘛,十点打板也不会马上去睡,四点多起板了、就起静嘛。所以在讲堂也不可能睡眠超过六个小时,再怎么样子,一个出家众睡超过六个小时,那就很糟糕的事情!

[“我自现身”:于修行]当[中,若见有佛、菩萨现身,须善了知是否为魔事现前,或只是自心一时妄现之幻象,而并非真正佛菩萨现身;其方法即如古德所说:“若见佛像,当观空寂,(观诸]法[本不生,一切诸法,自心现量),如是观了,若是真佛,其像显然,]因为佛空有一如的嘛,于空寂当中会显像;但是,魔则没有这种功夫了。[若是魔事,其像则灭。”]经不起空的摧毁,更不用说讲立像了,达到空有的圆融的佛,那么就是这样子。观空寂,佛一样直立在你的眼前,因为空有不二。

[义贯]: [“阿难,如是末世”持戒“清净”之“比丘,若比丘尼”,或持戒之“白衣檀越”,其“心灭”除“贪淫”,行清净梵行,]而[且“持佛”所制一切“净戒”,并“于道场中发菩萨”四弘誓“愿,出”道场后复“入”之时皆须“澡浴”净身,殷勤护净,“六时行道”、六时静坐,善摄其心,“如是”明觉不昏“不寐,经三七日”勤行精进,“我自现身至其人前,摩顶安慰,令其”速得“开悟”。]

 第三节  建立道场、结界轨则。经文:【阿难白佛言:“世尊,我蒙如来无上悲诲,心已开悟。自知修证无学道成。末法修行建立道场,云何结界,合佛世尊清净轨则?”】  [注释][“末法修行建立道场,云何结界”:于末法之时修行,由于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因此建立道场不是一件小事,须尽心尽力,如法如仪,清净庄严,方能免除魔事。]  [义贯][“阿难白佛言:世尊,我蒙如来”的“无上”慈“悲”教“诲,心已开悟,自”已确“知”于“修证无学道”方面定当“成”就。然而“末法”时期的众生“修行建立道场”时,应“云何结界”,方符“合”诸“佛世尊”所制之“清净”仪“轨”法“则”?]  

1﹒  净地、结坛。经文:【佛告阿难:“若末世人愿立道场,先取雪山大力白牛,食其山中肥腻香草,此牛唯饮雪山清水,其粪微细,可取其粪,和合栴檀,以泥其地。若非雪山,其牛臭秽,不堪涂地。别于平原,穿去地皮,五尺已下取其黄土,和上栴檀、沉水、苏合、薰陆、郁金、白胶、青木、零陵、甘松、及鸡舌香,以此十种,细罗为粉,合土成泥,以涂场地,方圆丈六,为八角坛。”】

[诠论]:[自此以下,为佛开示如何建立道场、设法坛、备供具、供品等。因为修行圣道,牵涉到六凡、四圣、一切染净、依正诸法,所以本有许多凡夫无法通达的不可思议之处,道场的设立须理事兼顾。]因为理是无生,事就是表法,由事表法的,一看就明白了!所以,为什么要建道场?简单讲:就是让凡夫一看就知道表法的,诸佛的心就是这个意思。[然而不管如何建立,总离不了清净及庄严二法;又,清净为内外清净,庄严为内外庄严;内外清净故能离障,内外庄严故能成就一切圣法。然须先清净,而后能庄严;以清净为体,以庄严为相、用。把握这两个原则,方能开始建立坛场。]

[又,须知此中种种事相,都含有深义或]者是[密义,一般称为“表法”。表法的“表”字,]就[是表徵或]者是[代表之义,也就是文学中所说的“象徵”(symbol)。象徵之义,为以某形象来表徵某种意义,]譬[如]说[以玫瑰代表爱情,以骷髅代表死亡,]这个全世界的人都知道,你送她一朵玫瑰,多美丽的玫瑰花~~~它就表示这个意思。那么,你送他一个骷髅,就表示死亡;没有人在送骷髅的。[即]也就[是象徵之义,又称为“表法”。然而“表法”与“譬喻”]有什么不同呢?[有何不同呢?于文学中,譬喻(simile)系显喻(明喻),而象徵则为一种隐喻(metaphor)。譬喻之中,]隐藏起来的一种譬喻。[一定有一个“如”字、或]者是[“像”字、或]者是[“仿佛”、“好象”、“犹如”等,举例言这,]举例来说:[“人生如梦幻”,]这个[就是譬喻(显喻);]非常明显的譬喻,说:[“你是我夏天的太阳”、“音乐性是诗的灵魂”]这个[都是隐喻。]为什么你是人夏天的太阳?这个就是隐喻了。[隐喻有很多种,象徵(表法)是其中的一种。]那么[为什么要解释这些呢?因为佛在讲甚深法的时候,常常都用譬喻的方法来说(因此佛经是文学性及诗意很高的作品——然而佛却不是为了文学性或]者[诗意而运用譬喻。)其实“譬喻”即是佛十二部经的一种。那么佛为什么于说法中要广用譬喻呢?因为佛所说的道理很深奥,非已]不是已经[证入圣慧眼的人,无法现量知见,]现量什么意思?万法唯心现量,就是证量的意思。[因此佛只好以种种]譬喻、[“比量”言词,]来说,[令闻者睹近,]令闻者亲近,[渐渐深入,]不比喻的话,他听不懂。

有一次,师妈,我妈妈问我说:请问师父!美国有多远?她没去过美国,也不晓得一万多公里。她坐过台北到高雄的飞机,我就跟她讲,台北、高雄,这样来来回回,这样有概念吗?她说:有。要坐十趟!喔!那么久喔!嗯!(笑)这样比喻一下,她就知道。[最后达于本源的“现量”境界。因此佛在《法华经》等经]当[中说:“诸有智者,应以譬喻而得开悟。”这里的“譬喻”即包括了显喻及隐喻。《金刚经》中的譬喻多为显喻(举如]譬如说:[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、如露亦如电”]应作如是观[);而《法华经》]当[中的譬喻多为隐喻(]譬[如]说[:三车、羊车、鹿车、大白牛车;化城;浪子回头的故事等)。]这个我们在《法华经》都讲过了。[这些隐喻(也就是《六祖坛经》所说的诸佛之“密语密义”),学者必须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(文字背后的意义),这样修来才有意义。而此处所说“设立道场”的种种事相,也多半涵摄某些密义或]者是[深理,并非纯粹只是表面的庄严。因为事相上的严净又含藏了理上的深义,理与事两]相[相和合,]所以,佛法不能执理废事,也不能执事废理,绝对要理跟事都要圆融。[就能产生不可思议的法力,这就是如法设立坛场的用意所在。]

1530页, [附带提一下,设立坛场]的[时]候[,理或]者[事皆]都[不能偏废,但由于我们在时间空间上,与佛世时大不相同,有许多事相上的物品实在无法一一完全照办,例如此段经文中说]的[用大雪山的牛粪来涂地,在此情况下,恐怕只能尽量于事相上配合经文而作,或]者是[用相近之代用品,]接近的一种代用品。[但犹须通达其理,如理而作,如此即使于事上有所不逮,](有所不逮就是不及),[亦庶几无大过矣。][最后,关于前面所提的“护持道场清净”一项,有必要再详加说明一下。所谓“护持道场清净”或]者是[“护净”,对于佛法的修行人而言,于专修、静修、或]者[闭关]的[时]候[,特别重要。“护净”的内容,最主要的当然是指“净戒”;若以修此大佛顶法来说,当然是要依“四种清净明诲”去修,以为首要。其次,在家或出家,都应依其已]经[正式受持的戒法来修持,]也就[即是所谓]的[“具戒清净”;]如果[若已]经[受菩萨戒、三坛大戒者,即应依“菩萨三聚净戒”]摄律仪、摄善法、饶益有情戒,就是菩萨三聚净戒。[而修。接着再依佛顶三味法修持,以达]到[“净念”、“净业识”,念念护持自心清净,相续不断——这就是积极的、主要的“护净”之行。此等诸行是护净之“本行”或]者是[“本因”,但光是有本行之因也还不能成就其事,仍须有许多“助行”或“助缘”,因缘和合则事易成就。]所以[故“护净”之助缘以及助行亦不得忽视或忽略,亦须虔敬如实而行。]

[那么什么是护净的“助行”呢?简言之,]简单说:也就是[即行者自己的身体以及道场的环境,皆]都[须]要[护持清净,勿使]不要使它[污秽、脏乱。首先,佛案、佛龛、供桌、供具皆须常擦拭,维持干净;乃至地板、地毡、行者的起居处或卧房、书桌、浴室、厕所、马桶、洗脸台等皆须整理干净整齐。]有的人房间自己整理得很干净,那个佛堂的佛桌,手一摸,哇!一层灰尘,真的!看了这一段,就起惭愧心了![早起后,]早上起来以后,[被子、蚊帐皆须折叠收拾。最重要的是:每天必须沐浴一次,内衣裤]必[须]要[每天]都[换。]如果[若依密法修习,有些经轨中还规定要“六时澡浴”,这可能是因为印度气候湿热,容易出汗,再加上礼佛、经行流汗更多,]氢[故须]要[常洗。在此讲一则事:二十多年前,在香港有位在家的“上师”,他在书中教人闭关时,特别叮嘱行者“不要洗澡”(或]者是[不可洗澡)。这]个[在佛]的[正法]当[中是没有这样的作法与说法,而且正好相反。]

诸位!你看看,跟对师父,跟跟不对的知见,就会南辕北辙!这样你就知道吧?所以,我一直告诉诸位说:亲近师父,这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,跨出去的第一步!为什么?因为师父讲的知见,他会接受,他就会照这样做;那么,走偏的人,一辈子都很难改变过来,因为:我师父是这样讲!所以,要选择善知识、大善知识、胜善知识,要很谨慎!

[又,如果行者是出家众,更须如常剃除头发,至少半个月一次,]佛制戒律的,诸位!你们不是出家,但是我告诉你:将来如果你们有因缘,剃度变成老比丘尼了,记得!佛制的戒律就是:指甲不能过一粒米。这个指甲的长度,不能超过一粒米。那么头发不能超过我们的手指头。譬如说你这个头发要不要剃?两手一拨,凸出来一点点,那就表示剃发的时间到了。头发不能超过手指头,剃头!全世界没有人像我这样子的,我是每天都剃头的,而且很干净的,每次讲《楞严经》,就是尊重、重法(师合掌以示恭敬尊重)这个是楞严大法,是我们佛祖讲的,我一定是沐浴后才上台,对自己的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!又,如果行者是出家众,更须如常剃除头发,至少半个月一次,[这才是如法行。虚云老和尚是近代禅者的翘楚,他在他自撰的年谱中说,他在山中独自闭关修行数年之后,经常入定;但因远离人群,无人供养四事,]所以[故衣食皆很艰难;吃得很少,衣服已破烂,不堪蔽体。然而精神奕奕,步履如飞。他结束闭关后,为了于修道上更进一步,于是打听到当时的一位极有修行的出家长老大德之处,径去请益。]“径”就是直接,没有转弯叫做径,就是直接,就去请益了。

[到了以后,如法顶礼,说明来意,老法师见他头发俱长,衣不蔽体,于是问他:“你如是形貌是谁教你的?虚云]老[和尚答:“没人教我,是我自己这么作的。”老法师说:“你这]个[是在修外道,不是在修佛法!”真是一语中的!]  这个小学生来念,他就不会念,这个一语中的dì[一点不错,在佛法中,诸佛菩萨及佛弟子都是清净庄严的,他们即使勇猛精进,也是要保持身心与环境清净庄严,生活正常。若因修行而搞得像流浪汉似的腌臜(腌臜āzā:脏的,不干净的)]这二个字就是“肮脏”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二个字,后来还去查这个字,喔!原来他用是古字,[邋遢脏臭,那是外道,不是佛道。]其实人家外道有时候也很爱干净的,不见得外道是不干净的。[即使]是[到]了[现在,也常见有出家众掩关修行,虽有人护关,但出关时却留着长发、长须,看来倒比较像武当山的“道人”,] 我也是这么觉得,武当的道人,我在电视上看过,他们要练剑,棍、剑都有。[不像佛门高僧。]所以[故知其作法是谬误的。]

 [又,为佛弟子,应常念我本师释迦如来,初发心出家]的[时]候[,即自剃发须,]所以[故]称[为佛之出家弟子,不论在闭关或平时,都应如法依律剃除发须,不应蓄发、留胡子,有违威仪。] [以上为关于专修或]者是[建道场]闭关的[][的“护净”,行者应如实于理上解、事上行,不可偏废,亦不掉以轻心,更不可说:“我只要心清净就好了。”作这样的恶取空邪论。试问:倘若你的身体、衣服、居住环境、以及佛堂都一片脏乱,如是,你如何能维持你的心清净?又,身体与环境之染净即是心中的染净之反应:心清净,就是清净的法,与法相应,[即与清净的法相相应;]心清净,当然就跟清净的法相应;[心染污,即与]当然就跟[染污的法相应。故若身体与环境垢秽,]所以身体跟环境的垢秽,[而其人尚在其中生活、居住,若说此人能令其心清净无染,那是很可疑的,也很不配称或][相应。再者,若于身体与居处不能作到护净无染]之事[,那][是依正(依报、][正报)不净。

以此依正不净之因缘,便会感得“乐秽”](就是喜欢肮脏的地方)[的恶鬼神前来亲近及扰害;当然,因为护净不力,身境污浊,清净的护法菩萨、鬼神亦不乐居,因而远离。进而言之,若能护净,不论是“净戒”、“净地”、“净坛”、“净身”,] 注意!前面都有一个“净”,所以,佛、法、僧,事净、理净、一切皆净,戒净、地净、坛净、身净,无法不净,叫做真正的圆融的佛法。[]这是[表示对法的尊重、以及对修道的诚意。试想,我们要请客][][,尤其是请贵客,并非只准备丰富的饮食即可,而环境却一团脏乱,那对客人是一种不尊重。更何况欲修无上定慧三昧时,须要请诸佛菩萨慈悲前来降临、]前来[受供、加持,并请诸天护法来护持;要请如是贵客,你怎能到处脏兮兮的,又不肯劳驾整理整理,却光说你很诚心,这样若非虚伪,就是邪见、或妄语,表里不一致。须知,修行一开始就是要排除一切障难,做到内外一致,最终达到表里一如,性相融通。以此之故,所谓“净戒”、“净地”、“净坛”、“净身”也就是为了要成就一个“净缘”,以达成“净身语意”、“净三业”、“净念”、“净业识”、“净八识”等的究竟目的。法如是故,如是因即如是果,因此在护净的工夫上,为了种种“净缘”所作的种种“净行”必不可废,须如法行,修行方无障难。]

[注释]:[“先取雪山大力白牛”:“雪山”为横亘于印度西北之山脉,有以喜马拉雅山为雪山者;亦有以葱岭西南的兴都库什山脉为雪山者。此雪山以其终年积雪,纯一洁白,又高峻难至,]所以[故用来象征纯白无染、]用现在话来讲,我认为雪山是指零污染的地方。[凡夫难证、至高不动的真如本性,为不变之理体。“大力白牛”象征自性清净之根本正智。亦即]也就是[《法华经》所说之“大白牛]车[”。“大”,表一佛乘。“白”,表纯一无杂,以其心不杂凡]夫[外]道[权]教[小]乘[。“牛”,表]示[力大,能忍辱负重,发长远心,驮负众生至无上菩提。]这个“驮”字,我以前在唱歌的时候,看到这个“驮”,咦?不晓得怎么念,去查字典,喔!原来是这个tuó

[“食其山中肥腻香草,此牛唯饮雪山清水”:“香草”象征三慧,“清水”象征正定。此牛唯以三慧]以[及正定为饮食:食三慧草、饮禅定水;即以清净法食为食。] [“其粪微细”:“粪”表清净法食消化之余,象征由戒生定、因定发慧之转化。] [“可取其粪,和合栴檀以泥其地”:“泥”,]就是[涂。建立道场,修行密法,须先净地,将原地之土除去二、三尺(此]这个[表]示[净除现行业习),覆以新土(表净持佛戒),再用大白牛粪(表正定)加旃檀香(表般若慧),]统统是表法的![涂在地表上。又,大白牛粪,亦表佛力及菩萨力,而旃檀则表行者之自力,内力外力和合,以涂“心地”,]所以说心地,要扫这个心地,心地不扫空扫地。[表反熏八识之意。]

[“若非雪山,其牛臭秽,不堪涂地”:如果不是如来所说的一乘大法(雪山),则一切凡外邪小之法尽皆不净(臭秽),不能拿来反熏行者之八识,净严心地(涂地)。]所以,在座诸位!要听一佛乘的法,需要很大的善根,就像大家,在座诸位!你坐在这里,还肯每一堂课都来,没有缺席,不容易的![“别于平原,穿去地皮五尺已下,取其黄土”:“平原”,指其他]的[菩萨或]者[祖师所说之法。“穿去地皮”,表]示[离其文字相,“取其黄土”,表得其菁华,悟指月之指。又,“穿去地皮”亦表破我、法二执之表相,然后解]这个[阴结、而破]这个[五阴。]1536页,[“和上栴檀、沉水、苏合、薰陆、郁金、白胶、青木、零陵、甘松、及鸡舌香,以此十种”:“鸡舌香”即丁香。十种香表十波罗蜜:檀]波罗蜜[、戒]波罗蜜[、忍]波罗蜜[、进]波罗蜜[、禅]波罗蜜[、慧]波罗蜜[、方]便波罗蜜[、愿]波罗蜜[、力]波罗蜜[、智]波罗蜜[。一般显教讲“六波罗蜜”,于密教中,如《华严》等大经,如来则为诸菩萨说“十波罗蜜”,令速证毘卢法身。以本经乃圆摄显密二教之理事,故于理上亦由显入密,以期令行者速入如来自证秘密境界。]

[“细罗为粉,合土成泥,以涂场地”:“细罗为粉”,]就磨成粉末状。[表行者于十波罗蜜须精参密行,完全通达融会,无有扞格(扞hàn同“捍”。扞格(hàn gé) :互相抵触。固执成见,不能变通)。]捍格就是格格不入。[“以涂场地”,以净严心地。][“方圆丈六”:“丈六”,为如来化身之身量,表令行者速得佛身故。][“为八角坛”:“八角坛”以理上言,即八不中道:不生不灭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,不来不去。以行“八不中道”,即离四句(]离[生灭、]离[断常、]离[一异、]离[来去)、绝百非,如是即显如来真如法身。“坛”,为供养处;于理上言之,此八不中道为最上供养。于事上,则“八角”表八供养:嬉、鬘(mán①美好的头发。②戴在身上作装饰的花环)、歌、舞、香、花、灯、涂;此亦即真言密教之八供。]  [义贯]  [本节从略。]

 2﹒  庄严道场。这个我们在《楞严经讲义》都讲过了,现在只是浏览《义贯》一遍而已。所以,也就不需要解释得太多。经文:【“坛心置一金、银、铜、木所造莲华,华中安钵,钵中先盛八月露水,水中随安所有华叶。取八圆镜,各安其方,围绕华钵。镜外建立十六莲华。十六香炉。间华铺设,庄严香炉。纯烧沉水,无令见火。”】

[注释]:[“坛心”:象征中道因心,即]也就是[真如本体。] [“金银铜木所造莲华”:“金银铜木”,]表示行者看经济能力,看你的经济能力。[表行者可随能力及因缘而置,不必拘泥。“莲花”,表染净不二,于染离染,因果同时;此是顿教义。金银铜木各种材质的莲花亦表示:不论行者本来的根器、资质如何,只要发心修无上道(欲成莲花),则功不唐捐,究竟必至佛地,以真如本无二致故。]  [“华中安钵”:“钵”,]就是[象征如来藏,以“钵”名为应器,或]者叫做[应量器,]这个钵有大小,吃饭多的用大钵,吃少一点用小钵,叫做应量器。[][是如来藏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,随缘应化而不变:本体不变,而能随缘应化。于“花中安钵”,即表行者于如来妙法中安其本心,安住妙法也。][“八月露水”:“八月”,月最圆][][,又是表示此理最圆。“露水”,禅定][水,甘露][水,此]这个是[指首楞严大定之水,能洗涤一切烦恼罪垢。此定水乃依最圆满][、中道纯真之理(如来密因)而来。]像我们以前在佛学院的时候,譬如说今天要办什么法会,那么早上起来持楞严咒的那个咒水,就一定会留下来,晚上法会的时候,就用楞严咒的咒水去净。那么现在都是念大悲咒来做这个结界的戒坛。像我们以前就是:譬如说水陆大法会,把早上楞严咒的咒水留下,作为晚上洒净用。

[“随安所有华叶”:表以如幻智闻熏、闻修,成就中道妙慧,无不具足。][“取八圆镜,各安其方”:“八圆镜”,]就是[表八识转为智慧。“镜”即是智,以智能照故。“各安其方”,表示不离当处,即处而转;亦]也就是[表即体而转:但转其名、相,而不转其体,]诸位!体没有什么增减的,体没有增减的。当我们的体显现的时候,名跟相消失;当我们没有证悟到本体的时候,名跟相是实实在在的。所以,没有一个能够离开名、没有一个人能够离开相。譬如说这是一种东西,他就安一种名:这是珠宝。就是安一种名,就开始执着这个名相,这个内在里面的观念。所以,所有的执着,都是执着一种观念,金钱,金钱它是无常的,放一把火烧掉,这金钱就变成废纸了、变成纸灰了,可是,我们要用金钱,睁开眼睛,统统要用到钱;行住坐卧统统用到钱;坐飞机要用到钱;喝咖啡要用到钱,这个钱变成理所当然的执着,这就是不晓得相的体性本来就空的道理。

如果我们悟到了本体,就了解相相本空,相相本来就是不可得,这个时候,名跟相用不着。所以,大悟见性的世界里面,不需要语言,也不会着于文字,更不会落入观念,就是能够离名、离种种的相,就是这样。众生没办法离名、离相,为什么?很简单啊,你骂他二句,他的心情就不舒服;你赞叹他二句,他今天心情啊,地球没有引力,轻飘飘的!为什么?他就有相的东西,他就会这样子,有相的东西。所以,一个人吃尽苦头,被人家责骂,慢慢的从眼泪当中可以看到道心,就是一个人一定要流过很大的眼泪,他才有办法成就!为什么?他这样才能够破除执着。所以一个自尊心很优越感的人,没有掉过眼泪的人、没有经过伤透了心的人,这个人很难(破执)啊!

像密勒日巴的修行,那吃过多少苦啊!密勒日巴尊者,你们看看《密勒日巴尊者传》,你就知道,那吃过苦头,他的师父怎么对付他的,对付到他的师母还来为他讲情,那位上师看起来很残忍,就是这样磨!我告诉你:看了《密勒日巴传》,我就讲一句话:这个时代,请归零!没有办法,一个都受不了(磨练)的!哪有办法用那种密勒日巴(上师对他的磨练来磨现在时代的人)?对不对?你如果讲他几句,他嘴巴就翘起来,摆张臭脸了,哪有办法讲?没有办法。你看看《密勒日巴尊者传》,会激发你的道心,这一部,我劝你看一下,我看来这一部:哇!密勒日巴,这怎么有办法呢?他后来到一个山洞去修行,是吃身边的草,吃到他的身体皮肤都是绿色,好像变成植物的皮肤一样的!哎呀!那种修行哪有......我看没有办法!搬石头,磨破皮肤,长蛆,那痛到不得了,那上师照样磨练他!要吃尽苦头,掉过多少的眼泪,多少次的菩提心已经快离弃了,哇!这个怎么有办法呢?超乎人体的体力啊,能力跟耐力啊,一般人无法承受这样子的苦啊,密勒日巴熬过来了!所以,你看看《密勒日巴传》,他入圆寂的时候,哇!那舍利子很清净、很大颗!天人飘下来,对密勒日巴很恭敬。他飘到人间,说:喔!这个人间怎么那么臭啊!说我们人间怎么那么臭!因为我们人间所装的就是大便啦、小便啦!对不对?我们这个色身,一撞坏了,里面都是染污的血、大小便啊,恶臭不堪!所以天人的色身跟我们不一样,他们是微细的四大,我们是粗糙的元素所构成的。

因此,我们就知道说:一个修行人,真的要转识成智,要吃尽苦头。所以,但转其名相,而不转其体,体本来就没有生灭,但这个名跟相要能看得开。所以为什么叫:离一切相,即名诸佛,为什么?相跟名就是一起搞的,有相、有名,就会有妄想,有妄想,他就会有颠倒,没有正智、没有如如。下一部经我们要讲《楞伽经》,就会讲到:八识、二无我、五法、三自性。[是名为“转智”。]

 [“围绕华钵”:此]这个[表所修一切转智(能转之智),究竟皆依如来藏(]就是[钵),及其所现妙法(华)。][“镜外建立十六莲华,十六香炉”:“镜外”,表行者自身之外。“建立”,成就。“十六莲花”:此须以密教乃得明之:行者(或]者叫做[本尊)之四方(东、南、西、北)各有四佛,四佛之四方,亦各有四大菩萨为其眷属,四四一十六,]所以[故十六莲花即表四方佛之十六大菩萨。四方佛即]就是[东方阿閦(chù)佛、南方宝生佛、西方阿弥陀佛、北方不空成就佛,此四佛为表中央毗卢遮那佛之四智。] [“纯烧沉水”:指一心依如来密义纯修无上正法,不杂修其他。]

[“无令见火”:只有沉水香之香烟缭绕,表]示[不躁进,]诸位!修行不能躁进的,那个想要快速成就的,愈糟糕,愈糟糕!所以很多人就是想要愈快修行,就不顾身心的健康,就胡搞瞎搞了!不睡觉啦、不吃饭啦、打饿七啦,搞到后来奄奄一息,道业还没有成就,人就死掉了!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200~27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00链接(未完)

楞严经讲解270: 能够让我们悟入不生灭的体性的,清净在音闻--用耳根的闻性来修行

楞严经讲解271:法爱是佛门的毒瘤,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就没有宽恕心、没有包容心

楞严经讲解272:下辈子你想要感得一个漂亮的身体和面貌,记得要离欲

楞严经讲解273:言语尖酸刻薄的人,是世界上最没有福报的人

楞严经讲解274:在人间很会唱歌不学佛的,将来就会变这个紧那罗去唱歌给玉帝听

楞严经讲解275:福德不够相貌就不够庄严,德行不够内心就不够柔顺

楞严经讲解276:如果你觉得业障很重,每天早上放一杯水念21遍大悲咒自己喝

楞严经讲解277:一门深入是指耳根门,以后千万不要叫人专念一句佛号做一门深入

楞严经讲解278:虽知如如不动、不取于相就是佛,但这颗心没受过训练就是看不破放不下

楞严经讲解279:佛教的法会统统是超度活人,不是超度死人的

楞严经讲解280:存有多少钱是假相;钱要从你手中花出去才是你的

楞严经讲解281:种种相,因业力的不同所感召的色身不一样,其实是同一个本体

楞严经讲解282:世间人追求的东西愈多愈好,修行人刚好相反是愈少愈好

楞严经讲解283:一切法都要定,没有定就不是佛法;一切修行者皆不能离于禅定

楞严经讲解284: 若起味定,便于禅定境界无法再往上提升,此是钝根人修行的通病

楞严经讲解285:要断十二因缘,男人从淫欲看淡;女人从名牌看淡泊

楞严经讲解286:你念一万声的阿弥陀佛,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五千声

楞严经讲解287:英雄难过美人关,而在修行人是「道人难过神通关」

楞严经讲解288:你游山玩水玩来玩去都在玩你那一颗心、玩那个法尘

楞严经讲解289:持戒跟布施二件事情可以让你不失人身,生生世世有菩提的因

楞严经讲解290:最便捷之道唯在耳根,而修证之法唯在“旋流”

楞严经讲解291:如果不持淫戒不断淫,你有多大的智慧到最后还是会落入魔道

楞严经讲解292:只要吃跟动物的身上的某一部分有关系的,统统是跟众生结缘

楞严经讲解293:不管在任何时空,绝不能自说我真的是菩萨,是阿罗汉来

楞严经讲解294:修行人念咒之所以不得力就是因为还有贪心,偷心不死难成三昧

楞严经讲解295:如果你没办法设坛,那么持楞严神咒等同进入设坛

楞严经讲解296:如果你赞叹佛、赞叹法、赞叹僧,你的音声音质就会特别的好

楞严经讲解297:佩带楞严咒咒轮的人生生世世所出生的国土都与佛同在,都有佛法

楞严经讲解298:你身上戴的这个楞严咒咒轮,功德大到你没办法想像

楞严经讲解299:修首楞严三昧须先从摄心持戒令心不犯开始,以动念为来诊断

楞严经讲解300:为了这个很长远的菩提之路,在家饮食营养一定要自己均衡

楞严经讲解301:在如来像前承佛威神力,舍少部分之身以偿宿债之微因求取忏悔灭罪

楞严经讲解302:八识田的种子在梦中会幻化出来,梦中遇到恶境界会念佛念咒就是真的功夫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一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净空法师《法华经大意》目录01-66(全)

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-287目录

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--102 (全)链接

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-23目录(全)

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(全)

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-30链接(未完)

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-18目录(全)

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70链接(未完)

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

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

《寿康宝鉴》原名《不可录》白话版 全

自然疗法:不一法师棍棒推拿、按摩疗法教学视频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